2月11日,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白宮啟動“美國人工智能(AI)倡議”,以刺激推動美國在人工智能(AI)領域的投入和發展。特朗普在聲明中表示:“繼續美國在AI領域的領導地位,對于維護美國的經濟和國家安全至關重要。”這絕不是一個普通的倡議,而是美國啟動了一項新的高科技發展的國家戰略。
從《美國人工智能(AI)倡議》通篇來看,特朗普領導下白宮都把美國自居于人工智能領導者,提出人工智能的發展要繼續受到美國人的聰明才智推動,不但要反映美國的價值觀,同時在與其他國家合作中,依然要保留美國人的“價值觀和利益”。
雖然“美國人工智能(AI)倡議”全文并沒有公布,但其基本框架是從研發、AI基礎設施、AI管理、勞動力、以及國際參與等方面入手,推進人工智能(AI)產業發展,除此之外,該計劃還強調人工智能(AI)技術以及美國確保在此領域領先地位的重要性,指示聯邦機構將人工智能(AI)作為投入重點。政府為人工智能(AI)發展增加新的撥款和資源以及為此制定時間表和目標將會在未來6個月內公布。
當前美國為了贏得5G技術競爭,不僅在美國境內封殺中國華為公司,而且還在全球封殺華為,雖然近期已經表達出樂意合作的意愿,但從長期看,美國依然要從各方面于中國存在競爭。
在人工智能(AI)領域,固然,美國是全球人工智能的早期開發者與領導者,并且在學術界及核心技術等方面一直保持著領先。不過,在近幾年間,全球各國逐漸重視人工智能,包括加拿大、日本、中國、韓國等已經啟動了國家級別的人工智能戰略。尤其是中國正在快速追趕,甚至在一些人工智能(AI)前沿技術領域與美國并駕齊驅,這是美國無法容忍的。
在專利方面,根據聯合國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1月31日公布的研究報告,中國和美國在全球人工智能(AI)領域的競爭中位居前列。
據路透社1月31日報道,研究發現,美國科技巨頭IBM目前擁有數量最多的AI專利組合,有8920項專利,其次是微軟,擁有5930項專利,以及一些科技企業集團,其中多數是日本公司。
在20個涉及獲取AI專利的頂級學術機構中,中國占據了17席,而且在發展迅速的“深度學習”領域尤其強大。“深度學習”是一種機器學習技術,包括語言識別體系等等。“美國和中國顯然已經取得領先。他們的專利申請數量、科學出版物等均位于該領域的前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高銳在記者會上說。
在企業方面,由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政府文獻中心多家機構聯合組成的課題組發布的《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2018》。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6月,中國人工智能企業數量已達到1011家,位列世界第二。同時期,美國人工智能企業達到2905家,占全球的48.11%,位列全球第一。
近兩年,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投融資占到了全球的60%,成為全球最“吸金”的國家,投融資主要集中在技術和應用層,涉及智慧醫療、智慧安防以及自動駕駛等領域。
最重要的是在落地應用方面,中國擁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市場規模,人工智能技術在基礎層面的研究,需要依靠海量數據以及最終的應用市場來實現變現。
隨著大數據挖掘、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技術的不斷成熟,國內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領域正在迎來良好的市場機遇,應用層中應用場景開始實現多元化延伸,公共安全領域智能安防、健康領域智慧醫療以及出行領域智慧交通、自動駕駛等行業快速崛起,垂直行業應用的不斷深入正激發AI快速發展,同時催生著海量的定制化需求。這些要素是美國市場所不具備的,也正是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優勢所在。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也無外乎,為何中國被認為是美國在人工智能領域能夠形成競爭的唯一國家,西方媒體也紛紛解讀美國啟動《人工智能(AI)倡議》是針對中國。在當前情況下,其實國內人工智能的發展已經能夠與美國扳一扳手腕,并且在某些領域已經實現了超越。
當然,我們也應該看到,在芯片領域,目前在人工智能幾乎所有的企業均使用了美國英偉達、英特爾、谷歌的芯片(或云計算)為訓練算法提供算力支持。雖然國內也有諸多企業諸如華為、寒武紀、地平線、比特大陸都自行研發了AI相關的芯片,但在訓練算法時依然離不開英偉達的支持。可以說以美國芯片企業為主基礎AI技術給中國AI以及世界人工智能的發展帶來了驅動力。
組委會聯系方式:
電話:028-85253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