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海康威視董事長陳宗年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2019夏季高峰會”上發表“企業家的堅守與創新”的主題演講。
海康威視董事長陳宗年
陳宗年表示,真正的企業家有情懷,所以會堅守自己的“初心”;真正的企業家對企業有強烈的使命感,所以會不斷創新、保持進取的能力,推動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存在的理由是什么?無他,唯有創造客戶價值。
海康威視之所以能成為行業龍頭企業,無非是在“成就客戶,創造客戶價值”方面比別人做的好那么一點點而已。在成立初期,公司就提出“專業、厚實、誠信”六個字的經營理念。
專業,就是以視頻技術為核心,專于自己的“業”,這些年海康威視除了安防業務以外,還延伸拓展出了汽車電子、機器人等業務,所有這些業務都以視頻技術為根,在這上面開枝散葉。堅持用專業的能力為客戶創造更多價值、服務更多的客戶。
厚實,就是厚積薄發,實事求是、腳踏實地鉆研技術、市場。海康每年的研發投入占比一直在7%-8%,去年已經到9%左右。很多產品的推出,都是多年技術鋪墊的結果。
2007年,公司推出攝像機產品,但對攝像機技術(如ISP技術、機芯技術等)的布局可以追溯到2001年;2016年推出人工智能產品,但對人工智能技術的布局卻始于2006年;耐得住寂寞、把底子做扎實,才能拿出真正的經典產品,服務好客戶。
誠信是天條!對員工、對股東、尤其對客戶要實事求是、不說假話。忽悠、畫餅不能幫客戶解決問題,反而可能給客戶造成傷害。
2017年,當時安防市場受到一些沖擊,強調數據全部上云,即以后只要“一朵云”。公司認為,這是一種錯誤的聲音,會引導產業、客戶往一個極端的、并且是錯誤的方向去走。上云的成本非常大;很多信息并沒有必要上云。“一朵云”革命式的做法不考慮客戶的實際。所以,公司高調提出AICloud云邊融合的理念和技術架構,倡導改良。
我們認為“煙囪”可以繼續存在,但相互之間需要先形成數據交換,讓大家都能在現有的技術水平下,先往前走,然后不斷的摸索業務的轉型,通過技術進步來改良客戶現在的業務形態,也許到未來某一天,這些“煙囪”的功能逐漸被數據平臺所取代,到那個時候再來說部門與部門的完全融合。
最終,行業內的其他廠商也都慢慢向公司的理念靠近,提出并為客戶打造“輕量云”、“小腦”等等。
除了堅守初心,企業還要勇于創新,銳意進取。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企業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創造客戶,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企業有且僅有兩個基本職能:一是營銷,二是創新”。企業家肩負著做強做大企業的強烈使命,創新是必由路徑。
創新有多種類型,技術創新應當成為企業發展最重要的路徑,通過技術創新推出高質量的產品和方案,服務客戶。技術創新不會一蹴而就,更不能一勞永逸,需要持續的創新。海康威視創立以來,堅持走創新,尤其是以技術創新為主線的發展路徑。
這些年,安防行業經歷了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三個典型的信息化發展過程,在三個過程中,海康威視及時掌握了各個階段的核心技術,每個階段都打造了經典產品。
比如在數字化階段,2004年,我們率先全球將H.264算法引入視頻監控行業,推出基于H.264算法的嵌入式硬盤錄像機(EDVR)。僅一年的時間(2005年),硬盤錄像機的市場份額全國第一。
2009年,ISP技術全面突破,公司發布了國內第一款網絡化高清攝像機,開啟了網絡高清監控的序幕。上個月,我們推出了雷達視頻一體機,將雷達和視頻技術各自的檢測優勢深層次融合,將在道路急彎預警、行人過街預警、大車右轉視野盲區預警等方面發揮作用,為客戶和社會帶來重大的價值。
在創新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規避“為了創新而創新”,所有的創新從何而來,還是回到“初心”的追求上來,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創造價值。
過去的2018年,大家都覺得很艱難,中美貿易摩擦、經濟增長回落、股市下跌。一系列重大的變化挑戰我們的認知。舊路標已經消失,新秩序尚未建立。2019年,依然充滿各種不確定性。2019年還是很多國家的大選年,新的地緣政治風險會互相傳染,會不會引發一場全球政治經濟疾病?面對不確定性,企業家該何去何從?
對企業來說,客戶是企業的衣食父母,各種變化的外因并未能顛覆企業之道,“為客戶創造價值”應當始終成為我們的初心。不用政治標準去看待企業行為,不把商業行為泛政治化、民族主義化,社會各界要為企業營造良好的市場和輿論環境,給企業家的堅守提供更多的支持和信心。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機會與挑戰,盡管外部環境帶來重重挑戰,但我們還是慶幸,機遇的大門也同時向我們敞開。隨著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的爆發,數字經濟成為引領未來發展的新動能,各個領域都有機會發生“數字蝶變”,搭上創新加速度的“班車”。
從目前來看,海康威視也有幸抓住了這個機遇,有望帶動自己、以及帶動更多企業合作伙伴進一步實現高質量發展。
數字經濟包含兩個大維度,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作為數字產業化的標桿企業,這兩年海康威視正在將安防和視覺領域積累的技術、服務和經驗開放給其他企業,為更多企業插上數字化的翅膀。
憑借自身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技術積淀,海康威視以系列齊全的機器視覺和移動機器人產品和方案,步入智能制造行列,服務制造升級。
早在2016年,海康在杭州桐廬制造基地投入近800臺自研倉儲機器人,并與機器視覺產品結合應用;而浙江傳化集團云倉項目,采用了海康威視倉儲機器人和智能倉儲管理系統,相比人工倉庫,作業效率提升了5倍以上。
生產效率的提升使企業得以更好的響應客戶的需求,也具備更強的競爭力。
除了智能制造,視頻+AI技術可以幫助企業構建視覺感知,服務于生產管理。
以制藥領域為例,藥廠的使命是生產高質量的、老百姓可以信賴的藥。去年開始,杭州一家藥企與海康威視合作,通過海康威視的AI開放平臺進行算法訓練,對產線員工不規范操作行為進行智能識別報警等。這家藥企通過智能的監管方式,實現生產流程可視化、偏差數據可查詢、產線內監管智能化,用AI守護醫藥產品質量。
技術進步是一種一旦打開就無法合上的趨勢,對銳意進取的企業家來說,如何抓住這波技術浪潮,把企業做強做大,是當下最主要的命題。
路漫漫其修遠兮,不管前途如何變幻與險阻,堅守初心,持續奮進,不斷修煉,始終是我們的不二選擇。